近期,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經歷。有的人高熱不退,有的人四肢酸痛,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表現?普通人應該如何看待即將到來的感染峰值?南方日報、南方
+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
專家提醒,感染后雖然體內已存在抗體,半年內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較低,但奧密克戎變異株免疫逃逸能力強,出門仍建議做好防護。
科學認識:
抗原深淺不能判斷病毒載量
南方日報、南方+:有的網友說,自己感染病毒后嗓子像「吞刀片」,但也有人說自己「吃得香」「很亢奮」。為什麼大家感染后的表現會不同?
林炳亮: 人感染病毒后,體內都會出現免疫應激,由此產生炎症反應。炎症因子影響到不同的地方,出現的癥狀就不同。最常見的表現就是發熱、肌肉酸痛、喉嚨痛、咳嗽等癥狀,新冠病毒還可以影響嗅神經,有些人味覺、嗅覺會出現短暫的影響。對於網友分享的「吃得香」「很亢奮」這些表現,如果真的存在,那就是比較少見的現象,也有可能因為感染后的焦慮等心理因素影響了睡眠。總體來說,人體感染病毒后通常會覺得疲憊、乏力。
南方日報、南方+:抗原T區越紅,就是病毒量越大嗎?顏色深淺是否會跟癥狀相關?
林炳亮: 抗原是定性測試,不是定量測試。抗原的顏色深淺可能與病毒載量有一定的關係,但不能用它來具體判斷病毒量的高低。
首先,不同的人使用抗原的試劑不同,取樣區域、取樣時間、與反應液是否充分反應等因素,也可能影響抗原結果的顏色。其次,抗原檢測是檢測新冠病毒的抗原蛋白,不能反映病毒RNA的多少,所以它只作為判斷是否感染的定性檢測,而不是病毒量多少的定量檢測。如果是同一個人,通過同樣的試劑和操作方法,在感染的不同時段進行測試,抗原的顏色有可能出現深淺變化,但測試結果也同樣只能判斷是否感染,而不是病毒的多少。
南方日報、南方+:為什麼有的人已經出現癥狀了,但抗原還是陰性?
林炳亮: 抗原檢測的敏感性不如核酸檢測。如果在感染早期,病毒量不高,這時候可能測不出來。但癥狀比較明顯的時候,進行抗原檢測,測出來的概率還是很高的。一般來說,抗原檢測在出現癥狀的1—5天之間,測出陽性幾率較大。
二次感染:
半年內再次感染風險較低
南方日報、南方+:網上有人分享,說病好后不能再用之前的牙刷、口紅,否則有可能再次感染,真的會這樣嗎?
林炳亮: 病毒在體外存活的時間不長,即使沾在了牙刷、口紅上,也存活不久。如果是自己使用的牙刷、口紅,病好后體內已經產生了抗體,即使再次接觸到病毒,體內也會快速清除。但從個人衛生的角度,牙刷應該定期更換,口紅也不應該給其他人使用。如果與家人同住,把這些都換新的也沒有問題。但如果怕自己再次感染,就沒有太大的必要。
南方日報、南方+:有人抗原轉陰后5天內再次呈陽性,這樣算「復陽」還是「二次感染」?是否還有傳染性?
林炳亮: 首先要明確「復陽」和「二次感染」是兩個概念。「復陽」是感染病毒后短期內,身體雖然已恢復,但體內還有病毒的殘餘片段,通過抗原或者核酸檢測的方式被測出來。這種情況下,病毒片段是不足以構成新的感染的。
「二次感染」是指首次感染已經完全康復,過了一段相對長一點的時間,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一般的病毒在3到6個月後,才可能出現二次感染。奧密克戎的變異株雖然免疫逃逸能力強,但國外有研究表明,再次感染最短也是在28天後。
所以如果是抗原轉陰后5天內再次呈陽性,有可能是「復陽」,也有可能沒有連續多次測抗原,此前的病程還沒結束,但不會是二次感染。
應對建議:
分級分類診療,儘快接種疫苗
南方日報、南方+:最近如果感染過新冠病毒,是否還需要接種疫苗?隔多久可以接種?
林炳亮: 如果感染后仍然希望接種新冠疫苗,建議三個月後再接種。滅活疫苗用的是「死病毒」,有的疫苗則是「模擬病毒外衣」,來誘發體內產生免疫反應。無論是哪種疫苗,都沒有直接感染活病毒的免疫反應來得厲害,此時產生的中和抗體是最強的,所以短期內沒必要接種疫苗。
南方日報、南方+:如果打了疫苗后一周左右就感染了,打的疫苗還起作用嗎?
林炳亮: 疫苗仍然有用,它引發的免疫反應可能與病毒感染疊加,所以反應可能會更厲害。但同時,體內產生的抗體滴度也會更高,肯定是有用的。
南方日報、南方+:普通人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即將到來的感染峰值?做哪些準備?
林炳亮: 感染峰值是基於數據模型進行的模擬,可以為一些決策起參考作用。出現峰值,對於醫療系統是很大的考驗,主要精力應該放在甄別和搶救重症、危重症患者上面,發熱門診、急診、重症監護室這三個地方,是最關鍵的堡壘。
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加大醫療資源配置,普通人的理解和配合也非常重要。首先,還是要儘可能做好個人防護,不要覺得「反正得了就得了」,盡量避開高峰。其次,要特別保護好高危人群,特別是高齡老人,能夠打疫苗的就儘快去打,降低重症風險。此外,感染病毒后,無癥狀或者輕症的人群,可以居家休養,必要時使用互聯網醫院線上問診,或者在社區發熱門診處理,把三級醫院的醫療資源讓給真正有需要的高危患者。
來源:南方+客戶端(記者 朱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