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江蘇無錫物聯網產業營收平均增速超20%
物聯網集群擦亮「城市名片」(產經觀察·關注數字產業集群④)
錫山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核心區進行開放道路測試。
雨 田攝
農用無人機在無錫蓮花盪農場稻田裡噴洒農藥。
嚴 蕪攝
2400台工業觸摸屏的訂單,緊急要求3天內交貨,可企業該產品產能只有每天600台。這樣的訂單,接還是不接?
「以前遇到這種訂單,工廠接不了。」無錫普洛菲斯電子有限公司生產運營負責人石勇說,按照以往生產組織模式,臨時搭建生產線要向裝備廠商訂貨,周期基本是3到6個月,還要調試、安裝,「不過,今年3月,這樣的單子我們不僅接了,而且按時保質保量交付了。」
底氣來自「5G+積木式柔性生產單元」和「5G+柔性生產執行系統」。由協作機械人以及組裝、耐壓測試、激光打標、潔凈單元等組成的六邊形工作台,只用15分鐘,就完成了硬件組裝。石勇說,經過軟件調試,半小時內,每天350台產能的5G柔性生產線就正式投入生產。「新老產線合力,原本4天才能完成的生產任務被壓縮到2天半完成,獲得了客戶的稱讚。」
無錫普洛菲斯電子有限公司,是5G與物聯網賦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杆企業。自2009年獲批全國唯一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以來,無錫以應用帶產業、以示範拓市場、以模式促推廣,物聯網已成為這座城市的產業地標和城市名片。在工信部2019年組織的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競賽中,無錫市物聯網集群成為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2021年,無錫物聯網產業以26%的同比增速、3563億元的產業規模,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後勁。
應用先行
完善產業生態,物聯網促進生產、走進生活、造福百姓
初冬時節,位於江蘇宜興丁蜀鎮的無錫市茶葉研究所山地茶園裡,工作人員正在為茶樹修剪枝葉、追加有機肥。綠油油的山坳里,4根10多米高的杆子,格外醒目。
「春節前後,茶樹開始抽芽。這時無錫的最低溫度可能降到零度左右,山坳里濕氣大,容易形成霜凍。抽芽期的茶樹遭遇霜凍,芽就毀掉了。」技術員董奇說,最近幾年,藉助茶葉物聯網平台,無需安排人工半夜巡視,茶園也沒再遭受霜凍的侵害。
奧秘就在那4根高高的杆子上。「上面裝着溫度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和風扇。傳感器檢測到茶園上部氣溫低於3攝氏度時,平台系統會自動啟動風扇,將山坳里的冷空氣吹走,防止結霜。」董奇介紹。
茶葉物聯網,只是丁蜀農業物聯網小鎮眾多應用案例中的一個。
「有了物聯網,稻田的溫度、降雨量、光照強度、風速風向等氣象指標能隨時查詢,還可以通過肥情監測設備收集農作物葉面反射的光譜,分析出農作物的生長指數,獲得最優施肥方案。」無錫蓮花盪農場技術員許冠華介紹,通過大田物聯網平台以及手機應用,坐在辦公室,遠程遙控水肥一體機灌溉的同時完成精準施肥,不僅一畝地能節約5%的氮肥,出產的「蓮花盪」牌大米更是多次獲得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
江蘇中農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農業物聯網總平台,已建成水產養殖、畜禽養殖、大田作物、茶葉種植和設施園藝等農業生產主要領域的物聯網示範工程。其中,水產養殖物聯網已覆蓋宜興市主要水產養殖鄉鎮,建成標準化示範區5萬畝,並在23個省份推廣,取得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物聯網技術與傳統農業擦出火花,讓農民從田間走向「雲端」, 同樣的轉變在其他行業不勝枚舉。
「物聯網產業發展初期,無錫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建立了『試點—示範—推廣』的長效激勵機制。」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理事會秘書長崔健敏說,無錫在全國率先部署電力、食品溯源、水利、車聯網等重大應用示範工程22個,涵蓋工業、交通、環保、醫療健康、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並逐步拓展到全市300多個細分行業,形成一系列「促進生產、走進生活、造福百姓」的智慧解決方案和商業運營「無錫模式」,為全國乃至全球物聯網規模化應用提供了示範樣板。
應用市場的開拓,離不開生態體系的完善。
——在基礎設施方面,無錫在全國率先實現商用NB—IoT窄帶物聯網全域覆蓋,部署全國首個IPv6規模商用網絡,5G建設密度、流量駐留比全國領先;建成全球首個城市級車聯網LTE—V2X網絡,獲批建設全國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
——在金融方面,建立了「產業基金+銀行信貸+保險服務」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體系,物聯網領域基金規模超600億元,總量全國領先。
——在人才方面,立足「太湖人才計劃」,建立了開放、包容、共享的人才機制。截至目前,無錫已集聚物聯網各類人才20萬人。
創新驅動
培育鏈主企業,物聯網領域超半數的國際標準由無錫主導制定
走進縫紉機生產企業傑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台州工廠,原先需要1000多名工人的機殼加工車間里只有30人,複雜的26道加工工序被合併成一個智能機殼加工中心,加工一台縫紉機機殼的時間從1小時縮短至1分鐘。
「通過實施『未來工廠』建設,傑克科技的生產效率提升20%,產品不良率降低20%,企業產品研發周期縮短30%,能源利用率提高10%。」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瀚雲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宋雅軍說,好成績源自數字化,而數字化的基礎是準確採集企業各種機器的生產數據。與不少企業一樣,傑克科技的生產設備大多是國外品牌,種類繁多、接口和通信協議不統一,給數據採集和製造執行系統推進帶來不小的阻力。瀚雲科技獨立研發的4G/5G網關、數控網關、多功能開發板等硬件設備,幫助傑克科技解決了350餘台高端CNC機床的數據採集難題,並提供了「一鍵上雲」的能力。
作為朗新科技集團的子公司,瀚雲科技開發的瀚雲HanClouds工業互聯網平台,目前已連接5000餘家企業、1600餘萬台設備/產品,先後獲得工信部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評定的五星級平台、APP優秀解決方案等國家級獎項60餘項。
瀚雲工業互聯網平台,是無錫物聯網產業集群堅持創新驅動、不斷增強產業升級動能的一個典型代表。
崔健敏介紹,通過探索建立「技術+模式」自主創新體系,集群內部應用和行業領域高端創新資源加速集聚,獲批創建國內首個芯片封裝測試領域國家先進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超算中心、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國家物聯網感知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178家「國字號」創新載體相繼建成投用。面向行業市場需求的高性能製造執行系統傳感器、異構感知數據融合、物聯網終端安全防護等一大批創新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物聯網領域超半數的國際標準由無錫主導制定。
創新驅動下的內涵式發展,引導物聯網步入量質並重的新階段。
「截至目前,無錫企業承接的物聯網工程已遍及全球78個國家和地區的830多座城市。」無錫市工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無錫物聯網企業已達3657家,涵蓋關聯芯片、感知設備、網絡通信、智能硬件、應用服務等全產業鏈條。以卓勝微、先導、信捷為代表的物聯網相關領域上市企業高達7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3家,湧現出一批以遠景智能、朗新科技、中科微至、航天大為等為代表的行業領軍企業,一批「生力軍」正在奮力長成「主力軍」。以雪浪工業大數據、南山車聯網、慧海灣先進感知為特色的差異化產業布局基本形成。
政策保障
注重規劃引領,健全市場化、強融合、跨區域的協同體系
初冬時節,一個特殊的車隊行進在無錫市錫山區先鋒中路上。前向碰撞預警、異常車輛預警、弱勢交通參與者碰撞預警、限速預警、闖紅燈預警、協作式自適應巡航……「駕駛」這些車輛在全長6.3公里開放道路上平穩行駛的,是一張車、路、雲協同的智能網絡。
2020年以來,錫山區先後實施了車聯網一期、二期示範工程,實現45平方公里內智能網聯路側設施全覆蓋。如今,在「車聯網小鎮」里,一輛輛自動駕駛小巴,悄無聲息地接送着居民;一台台造型別緻的無人駕駛清掃車,自動洒掃着路面……
融合「聰明的車」「智慧的路」,賦能「智慧的城」,離不開政策先行。僅半年時間內,無錫就發佈了《智能網聯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指南第1部分:總則》、起草完成《無錫市車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1個地方法規+1個行動計劃+N個標準規範」的車聯網規劃體系基本形成。
政府與車聯網運營主體同步推進、統一運維的常態化建設模式,吸引近300家車聯網及智能網聯汽車相關企業聚集無錫,其中近65%為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及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去年核心產業產值已近300億元。
車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是無錫物聯網產業集群發展中強化政策保障、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的縮影。以《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無錫市「十四五」物聯網產業發展規劃》為引領,無錫已滾動實施4輪物聯網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通過「精準滴灌」形成具有系統性和迭代性的推進體系。
把服務落實落細,2018年無錫成立了專門的集群促進組織——無錫物聯網創新促進中心。崔健敏介紹,促進中心採取「事業+企業」雙軌運營的模式,統籌推進「攻研發」與「建生態」。促進中心建立以來,引進中科院微電子所領軍團隊研發產業鏈急需的關鍵共性技術,創立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構建了市場化、強融合、跨區域的系統性協同體系,打造了涵蓋載體、投資、展會、聯盟、智庫等多元能力的綜合賦能體系。
「1家促進機構+10家專業協會+12家行業聯盟」的系統性協同服務網絡,讓產業集群內企業受益良多。據介紹,無錫每年開展技術研討、應用推廣、合作配套等交流活動500餘場,其中尤以供給側、需求側對接成效最為突出。注重激活創新「存量」,實施「一所一策」計劃,充分釋放公安部交研所、中船702所、中電58所等在錫「大院大所」的創新優勢,促進技術與資本、成果與市場的有效對接,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讓集群內企業協同創新效率大大提升。
「數字產業集群的一大特點是打破地域界限。」崔健敏說,去年,無錫與上海嘉定、合肥、杭州共建長三角面向物聯網領域「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就是縱深推進跨區域協同、激活產業發展動能的新嘗試。
依託先發優勢,近三年無錫物聯網產業營收平均增速超20%,一場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正在無錫的產業沃土上生髮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