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不在上述五種達到防疫要求之列的口罩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三年來已經成為日常必需品的口罩忽然成了緊俏物資,隨之而來的是價格暴漲,一隻原本售價1元左右的N95口罩如今賣到了五六塊。
隨着各地感染者人數的不斷增多,以及民眾對於口罩防疫效果的新認知,N95口罩價格正面臨著一輪暴漲。不僅僅是價格不止翻倍,市場上還出現了斷貨的情況,有供應商感嘆像是回到了2020年春節的狀態。但和2020年不同的是,近年來口罩產能和銷售渠道均不可同日而語。企查查信息顯示,近三年成立的經營範圍中含「口罩」的企業超過70萬家,其中成立在3個月內的就有近10萬家。
監管部門也在積極出台各種措施平抑防疫物資的價格。12月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涉疫物資價格和競爭秩序提醒告誡書》,近日各地也紛紛出台措施緩解防疫物資緊張局面,強化涉疫物資價格監管執法力度。
「瘋狂的口罩」捲土重來
「本來想買點N95口罩寄回老家,結果跑了幾個藥店都沒有,網上價格基本上要四五塊錢一個,感覺價格有點辣手。」上海市民陳丘(化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發現現在市面上的口罩價格有點顛覆他的認知。
陳丘說,最近疫情來勢洶洶,身邊的人陽了不少,聽專家說N95的防護效果更好,他也開始改用N95口罩了。由於家裡的口罩存貨不多,他想多買一點備用再寄點回去,在網上一搜,發現平時用的這款N95口罩60隻規格的要賣到288元,平攤下來一隻要4塊8。
陳丘有些後悔自己在一個微信群里之前錯過了一批團購,那批口罩是另一個品牌,耳掛式5元1個,當時嫌貴沒有下單。陳丘說,現在再去諮詢群主,說是已經斷貨了,先登記一下用量,到貨了會優先通知,但什麼時候到貨不知道。
記者以買家身份諮詢了一位防疫物資的批發商,對方表示,批發拿貨是一箱起賣,價格「現在差不多四塊錢左右吧,但是沒有現貨,要排隊等」。不僅如此,對方還強調,上游原材料漲了7倍,而且對於未來的到貨狀況也不確定,「現在沒有貨,不知道到時候現貨是哪一個牌子,規格都不一樣。」
記者在各大電商平台搜索N95口罩時看到,多個賣家平台對於耳掛式N95口罩的售價大體在5元左右,按照規格有275元/50隻,或者470元/100隻不等。上述陳丘提到的團購品牌,已經買到了70元/10隻。
那麼,在這一波漲價之前,N95口罩的正常價格到底是多少一隻?或許從銀川市日前查出的一起案例中可以尋找到參考答案。
12月14日,銀川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興慶區分局公布三起鬨抬藥品及防疫用品價格違法行為的典型案例。其中一個案例顯示,銀川市興慶區某醫療器械經營部購進一批N95醫用防護口罩,購進單價均為0.65元/個,銷售價格為1元/個。9月27日將銷售價格提高至1.3元/個,10月17日再次將銷售價格提高至1.5元/個。
不是所有口罩都有防疫效果
新冠疫情已經快要走過第三年,口罩作為家家必備的日常防疫物資為何突然緊俏起來?上述防疫物資批發商表示,很多人之前都戴普通口罩的,現在突然覺得不夠用了,都要戴醫用口罩了。
在魚龍混雜的口罩市場,確實並非所有的口罩都具備防疫效果。據央視新聞消息,「判斷一個口罩是否具有防疫功能最關鍵的一點是看編碼。真正能達到防疫要求的只有這五種編碼:醫用防護口罩(GB19083-2010),醫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YY/T 0969-2013),日常防護型口罩(GB/T 32610-2016),兒童口罩(GB/T 38880-2020)。沒有標註以上編碼的口罩都沒有達到防疫標準。國家對民用口罩的染色印花相關質量也作了明確規定:要求口罩內外層色牢度不得低於三級,以防止染料脫落對人體臉部皮膚造成的不適。」
口罩需求量激增,疊加一些民眾對於哪些口罩能夠防疫並不十分了解,一些不在上述五種達到防疫要求之列的口罩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陳先生說,他看到一位做團購的群主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批N95的口罩銷售信息,價格很便宜129.90元50隻。結果點進去一看,並不是真正的N95,甚至連生產標準也沒有。「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產品,不太敢買。」
近日有媒體報道,浙江省紹興諸暨市市場監管局日前立案查處一家涉嫌哄抬口罩價格的商家,該商家9天時間將所銷售的KN95(非醫用)口罩從每包18.68元漲至139.90元,漲幅達648.9%。12月14日晚,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到該網店所在的口罩生產基地,看到基地內囤積大量口罩。經查看銷售記錄,發現其在成本未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大幅提高售價。以在某平台銷售的某款KN95(非醫用)口罩為例,6日的成交價為每包18.68元,9日提高到48.90元,10日漲到89.90元,到14日已達139.90元。至被查獲,這款口罩售出7000多包。同時,經營者對網店其餘近20款產品也進行提價,幅度均在200%以上。
價格還能瘋狂多久
市場的短期保障是否可持續?我國的口罩產能是否能跟得上市場需求?上述批發商所稱的「原材料暴漲7倍」又是否存在誇大成分?
生意社消息顯示,熔噴料方面,本周熔噴PP行情大幅拉賬。截至12月16日,生意社監測的國內熔噴料樣本企業平均報價10006.67元/噸左右,與月初均價水平相比,漲跌幅+11.85%,同比去年同期有+4.68%的漲幅。國際衛生事件方面,當前我國衛生事件處置優化,引發口罩需求暴漲,社會面消費對醫用熔噴布材料拉動作用明顯。海內外需求量沒有明顯助力。但市場內熔噴料供應長期充裕,國內熔噴料、布企業開工飽和度較高。因此,熔噴料價格上漲幅度不及預期。預計短期行情或將繼續走強為主。
近日有媒體報道,面對激增的N95類口罩的市場需求,目前多家生產口罩的上市公司加大生產力度,擴大生產產能,重啟生產線,並積極招聘一線員工提升生產產能。多家上市公司均對目前短期內激增的市場需求保持理性的認知,認為當前激增的市場需求僅是短期內的需求,預計明年春季過後將會走向平穩。
企查查信息顯示,目前全國經營範圍中含有「口罩」的存續企業有925613家,其中成立時間在3年內的有702533家,成立在3個月內的有近10萬家(98382家)。
英科醫療(300677.SZ)12月16日在互動平台回答投資者關於口罩生產和訂單情況時表示,公司現有一次性口罩年化總產能約13億隻,其中主要為醫用外科口罩,及一部分KN95口罩。近期因國內放開,KN95口罩及普通醫用外科口罩的需求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公司已積極協調供應鏈及生產物料,提升生產效率以滿足市場對口罩等防疫物資的需求。
公司積極開工的同時,監管部門也在積極出台各種措施平抑防疫物資的價格。
12月9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涉疫物資價格和競爭秩序提醒告誡書》,從規範價格行為、維護公平競爭等方面,對涉疫物資生產經營者劃出「九不得」紅線。提醒告誡書中明確要求,生產經營者不得違反誠實信用和公平合理原則、不得違反明碼標價規定、不得哄抬價格、不得價格欺詐、不得串通漲價、不得價格歧視、不得虛假宣傳、不得仿冒混淆、不得商業詆毀。同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有關生產經營者要認真對照上述要求,及時開展自查自糾。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強執法檢查,依法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對情節惡劣的典型案件,將依法從重處罰並公開曝光。歡迎社會各界參與監督,若發現違法線索,及時撥打12315進行投訴舉報。
12月15日,安徽省市場監管局發佈12條工作提醒,進一步規範防疫藥品、口罩、抗原檢測試劑等防疫用品,以及糧食、蔬菜、肉蛋奶、速凍食品等生活物資網絡交易秩序。該局提醒全省網絡交易平台經營者和第三方合作單位要切實履行平台主體責任,適當提高對銷售防疫用品、基本生活物資經營者的抽查比例,確保相關信息真實有效。要堅決杜絕平台內經營者發「疫情財」情況出現。
山西省工信廳17日對外發佈,為緩解太原市民購買抗原檢測試劑、N95口罩等物資的緊張局面,山西省工信廳會同山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引導協調國葯山西、國控山西、山西九州通,聯合「美團」「京東」和「餓了么」等第三方平台,在太原市開展防疫醫療物資電商銷售活動。活動從2022年12月18日開始,每日分兩批投放市場。物品包括,抗原檢測試劑2人份/份、N95口罩2個/份、醫用乙醇消毒液1瓶/份、消毒濕巾1包/份,太原市民可登錄任意一個平台選購物品,每份物品限購一份,選購成功后,3天內不得在同一平台再進行購買。
針對國務院疫情防控「新十條」發佈后,全國各地連花清瘟、布洛芬、抗原檢測試劑、N95口罩等涉疫物資市場出現的價格異常波動情況,浙江省市場監管局迅速部署各地加大涉疫醫療藥品(包括中藥材)、抗原檢測試劑、防護用品(口罩等)三類涉疫物資價格監管執法力度,強化預警研判,綜合運用提醒告誡、行政約談、政策指導等方式,引導相關企業依法誠信經營。15日,浙江省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宣布正通過省市縣三級協同,加強藥物、口罩、抗原等防疫物資生產和儲備,同時做好呼吸機等重症救治資源儲備,確保全省醫療物資和防疫物資不低於3個月用量,並在全省範圍統一調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