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的經濟工作繪就了施工圖。
在國資國企方面,會議要求,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堅持分類改革方向,處理好國企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關係。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表示,核心競爭力將成為衡量國資國企改革成效的新標準。下一步,現代企業制度將成為國有企業加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是改革的着力點。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截至目前,湖南、貴州、河北等地宣布基本完成三年行動任務,中國交建、國家能源集團等多家央企也在此前宣布完成了三年行動主體任務。
近日發佈的《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2)》指出,中央企業集中力量破解一系列制度性、程序性難題,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從法律上釐清了政府與企業的職責邊界,使企業獨立市場主體地位從根本上得以確立,產權制度、治理結構、經營機制等全面升級。實現了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首次實現國有企業的功能分類、總體解決企業辦社會和歷史遺留問題三大歷史性突破。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日前表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已基本完成,大力破除了一批體制機制障礙,切實解決了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國資國企發生了一系列戰略性、轉折性、根本性的重大變化。
彭華崗說,國資監管機構和各級國有企業要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下更大力氣縱深推進國企改革,使國有企業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參與者、有力推動者和堅定實踐者。
李錦表示,國資改革從「管資產」向「管資本」進行深層轉變,促進國有資本增長從要素驅動向效率驅動和創新驅動轉變;國企改革要提升內部生產和管理效率,完善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特別是在企業內部營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圍繞人才的引進、使用、評價、激勵等進行制度設計與優化,營造有利於科研人才交流與成長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機制。提高改革效率,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關於下階段的改革任務,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告訴第一財經,需要在以下幾個領域發力:一是想方設法全面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二是加快戰略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布局與發展,培育打造一批優勢產業;三是將研發投入優勢轉變為創新產出優勢,湧現更多優秀創新成果。